11月19日,第十九届深圳国际金融博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(福田)正式开幕。开幕式期间,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与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联合制定的《关于携手打造港深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的行动方案(2025-2027年)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正式发布。该《方案》明确,两地将从引育集聚金融科技主体、支持开展原创技术研究、五篇大文章协同高效发展、加快打造特色应用场景、持续优化创新监管环境六大维度发力,携手打造港深全球金融科技中心,助力香港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、深圳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金融中心。近年来,深圳金融科技迅速发展,形成了良好的生态。市场主体上,集聚微众银行、平安科技、腾讯科技等重点机构,13家企业入选2024福布斯中国金融科技影响力TOP50;场景创新上,深化多项金融科技试点,作为首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实现六大场景全覆盖,累计开立钱包超2919万个、覆盖商户近200万;数据要素上,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赋能贷款超7亿元,落地全国首个数据保险专区及首单1.3亿元数据资产ABS;人才支撑上,“深港澳金融科技师”计划已培育3400余名持证人,校企共建27个实习基地、两年提供近千个岗位。
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,金融科技居全球前列(含8家数字银行、4家虚拟保险公司、9家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),根据英国智库Z/Yen集团发布的第38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(GFCI 38),香港在金融科技专项排名全球第一,深圳全球第二,深港两地加强金融科技合作基础深厚,前景广阔。
在引育集聚金融科技主体上,《方案》提出,将争取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及其直属机构发起设立科研中心、测评中心和服务中心等。培育一批为持牌金融机构提供科技服务,数字化业务模式成熟、技术水平高的金融科技“专精特新”企业。同时,《方案》支持深圳各区与香港数码港等共建“金融科技联合孵化器”,结合自身产业优势、资源禀赋发展金融科技特色领域。在支持开展原创技术研究方面,《方案》鼓励两地高等院校、行业协会等建立金融科技重点技术交流合作平台,加大对金融科技基础技术、底层关键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。鼓励金融企业联合科技企业,探索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。支持算力服务供给方为金融科技企业、科研机构提供智能算力服务,通过算力券补贴进一步降低租用智能算力使用成本。《方案》紧扣“五篇大文章”建设要求,推动金融科技与多领域深度融合。其中,在助力科技金融提质增效方面,方案指出,依法依规支持深圳科技企业用好香港“生物科技公司上市通道”(上市规则第十八A章)“特专科技公司上市通道”(上市规则第十八C章)及“科企专线”等政策赴港交所融资。
在加快打造特色应用场景上,为推动基于数据资产的金融创新,《方案》提出,依托深圳数据交易所开展基于数据资产的金融创新应用,支持金融机构与深圳数据交易所等机构开展“数据+金融”产业服务等合作,在依法依规、风险可控前提下,探索开展数据资产信托、数据资产增信、数据安全保险、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金融创新服务。
为营造良好发展环境,两地将持续优化创新监管环境,用好“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”、“金融科技监管沙盒”、“创新金融科技试行项目监管要求”的联网对接机制,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支持扩大应用推广范围。此外,《方案》还要求通过提高人才供给质量、深化行业交流合作、扩大对外开放水平、推动标准体系建设,创新营造行业发展生态。此次《方案》的发布,勾画了两地金融科技企业集聚、技术领先、场景丰富、创新活跃的美好合作未来,标志着港深金融科技合作进入系统化、常态化新阶段。
1.本公众号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本文来源深圳金融、深视新闻;
2.除本平台独家和原创,其他内容非本平台立场;
3.文中部分图片源于网络;
4.本公众号发布内容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。
点我访问原文链接